万科是一个信号三星证券,表明房地产企业尚未度过危险期。
不少朋友留意到,最近王石发言,表示希望重出江湖为万科做点事。作为万科创始人,一位74岁的老人,面对万科当前的债务危机,心情想必十分复杂。一方面心有不甘,另一方面,他认为凭借自身经验,或许能在万科管理团队应对危机时提供帮助。然而,对于一位74岁老人能否重回万科,以及即便回去能起到多大作用,恐怕不能寄予过高期望,毕竟个人力量难以抗衡时代趋势。
万科当前现状
我们先看看万科目前的处境,再探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状况,就能明白万科确实是个信号三星证券,房地产企业仍深陷危机。
据克尔瑞统计数据,到2024年年底,万科需偿还利息的有息负债达3600多亿。尽管2024年万科四处筹措资金偿还了不少债务,但债务规模相较于2023年年底仍增长了12.9%。其中,2025年年底前需偿还的短期债务规模约1583亿,占整个债务规模的43.8%。由此可见,2025年年底这一年,万科将迎来新一轮偿债高峰,一年内需偿还高达1500多亿的债务。
对于房地产企业偿债而言,除国家商业银行可能给予新的贷款支持外,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卖房创造现金流来解决问题,毕竟创造的现金流才是新收入和利润的增量。从银行获取资金,某种程度上只是饮鸩止渴,因为即便利息再低,也总归要偿还。
看看2025年一季度万科的经营情况,据其公开的2025年一季报,一季度营业收入约380亿。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减少约38%三星证券,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同样减少约38%。2025年,万科面临的债务比2024年增加,偿债压力增大,然而一季度过去,其营业收入却大幅下降。
为应对接踵而至的还债压力,截至2025年5月底,万科控股股东深圳地铁集团已为其提供了约120亿资金支持,且这笔借款利率约为2.34%。要知道,当前一年期、三年期、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均高于此,这意味着深圳地铁集团不仅为万科输血,还降低了其资金成本,这或许就是当年万科将股份转让给深圳地铁集团背后的用意。但显然,120亿资金面对1500多亿的一年期偿债规模,只是杯水车薪。
房地产行业整体现状
万科只是冰山一角,通过它可洞察整个房地产行业态势。
据克尔瑞数据,2024年房地产企业到期债务规模为4828亿,2025年这一数字增至5257亿,表明除万科外,整个房地产行业2025年到期债务比2024年明显增加,债务负担并未减轻。
再看中冶研究院数据,2025年1 - 5月,全国前100个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金额约14436亿,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0.8%,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进一步萎缩。
其中,排名前十的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减少9.5%,相对好一些;而排名50 - 100位的企业,1 - 5月销售收入同比降幅达15.6%以上。这表明以万科为代表的头部房地产企业,相对排名靠后的企业状况已算不错,但就全国房地产企业整体而言,债务与创造现金流的销售能力对比之下,2025年房地产企业仍未度过危险期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